最新资讯
2011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毛概复习笔记十三
时间:2012-03-15 09:2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次
第五章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理论
考纲要求
考试大纲对本章的具体要求是:
1、“了解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革命新道路的实践。”
2、“掌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基本理论。”
3、“理解革命新道路理论的重大意义。”
考纲分析
本章的中心任务是:系统地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学习本章,要把握好以下方面的问题:
首先,中国革命经历了一个从城市起义到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和认识过程。
其次,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过程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不仅在实践上首先把革命进攻方向转向农村,而且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逐步从理论上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进程,最终实现了夺取全国政权的战略目标。
再次,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应试练习
一、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是( A )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三湾改编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是(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
2.第一次明确指出党的工作应以乡村为中心这一思想的著作是( C )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总方针的会议是八七会议
3.大革命失败后建立的南京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B )
A.地主阶级政权
B.城市买办和乡村豪绅阶级政权
C.资产阶级政权
D.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政权
4.“工家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 B )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根据地建设
D.政权建设中国“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土地革命
5.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 C )
A.陕甘宁根据地
B.太行山根据地
C.晋察冀根据地
D.晋冀鲁豫根据地
6.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是( B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井冈山土地法》
C.《兴国土地法》
D.《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土地法》
7.土地革命时期主张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和消灭富农政策的是( D )
A.陈独秀
B.瞿秋白
C.李立三
D.王明
8.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是( A )
A.减租减息
B.没收地主土地
C.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D.取消富农经济
9.把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的文件是( C )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五四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0.我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 C )
A.八七会议
B.中共六大
C.七届二中全会
D.十二月会议
11.标志中国革命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会议是( C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洛川会议
12.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D.洪湖革命根据地
13.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是( A )
A.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
B.整编军队
C.制定夺取长沙的计划
D.向井冈山进军
14.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C )
A.相当力量红军的存在
B.共产党的领导
C.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国民革命的影响
15.毛泽东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础的著作是( D )
A.《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16.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 B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B.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C.以反帝反封建为两大革命任务
D.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17.标志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成熟的会议( D )
A.中共八七会议
B.中共六大
C.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
18.解放战争时期,揭开战略决战序幕的是( B )
A.辽沈战役
B.济南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19.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D )
A.八七会议后
B.中共六大后
C.古田会议后
D.遵义会议后
20.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 D )
A.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斗争
B.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
C.抗捐抗税,打倒土豪劣绅
D.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
上一篇上一篇:2011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毛概复习笔记十二
下一篇下一篇:2011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毛概复习笔记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