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2011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毛概复习笔记十四
时间:2012-03-15 10:03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次
二、辨析题
1、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答:(1)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解决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问题和组织领导问题,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2)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才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2、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际上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
答:(1)1930年1月,毛泽东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通信,否定了照搬外国经验的“城市中心论”,明确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2)这个结论把建立小块红色政权提高到将来夺取全国政权的必由之路的高度,实际上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逐步积蓄革命力量,创造条件夺取中心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基本形成。
3、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
答:(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社会经济中占优势地位的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地方性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中国广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在农村,而中国城市不能完全控制农村,农村却可以不依赖城市而独立存在,这就为红色政权的存在奠定了物质基础;
(2)由于近代中国政治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而农民又是革命的主力军,这又使红色政权获得了深厚的阶级基础;
(3)由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和互相间的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4)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有广泛的回旋余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特殊国情,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5)蒋介石在南京建立的国民党政权,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新军阀政权,它不仅未能解决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相反,却使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激化,促使中国革命的形势必然继续向前发展。因此,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的客观条件。
4、工农武装割局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
答:(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国情决定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坚持工农武装割据。
①“工农武装割据”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紧密结合。
②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广泛动员和组织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只有建立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才能有效地开展土地革命,保卫根据地的发展;只有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坚实的基础,武装斗争才有可靠的依托。
③工农武装割据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
(2)当新民主主义革命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党的工作重点已经由农村转到城市,开始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所以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是:在经济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政治上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三、简答题
1、简述八七会议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建立工农革命政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作为党的最主要的任务;
(2)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阐明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3)在中国革命危急关头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扭转了党内的混乱思想和悲观情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新篇章;
(4)但对于农村革命根据地问题仍缺乏明确的认识,同时滋长了“左”倾盲动主义错误。
2、简述秋收起义和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1)它是在中国革命转入低潮的形势下,在战略上把向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展开进攻和从敌人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暂时退却两者结合起来的范例。
(2)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在实际上开始了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的历史进程,从而开辟了一条在农村重新积蓄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初步形成了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基本点,即:强调组织革命军队、注重军事问题的极端重要性;革命军队必须同当地农民运动相结合,发动土地革命、建设革命政权、创建根据地;准备将革命工作的重点从敌人力量较强的城市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革命较有基础的山区去,为后来这一理论的最终形成作了思想准备。
3、简述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完整表述,是毛泽东在1928年《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提出的,它的内涵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根据地为战略依托的三者紧密结合。
(1)革命武装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前提,也是其主要斗争形式。由于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就是武装的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因而没有武装斗争,便没有强大的红军,就不能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态势,也就不能有效地开展土地革命,不能开辟、巩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
(2)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依托,没有根据地,革命武装就无从开展土地革命,革命也就成了黄巢,李闯式的流寇主义。必须把农村根据地建设成巩固的阵地,才有可能与占据中心城市的强大敌人作长期的艰苦的斗争。根据地必须逐步发展扩大,采取波浪式地推进的政策,发展巩固中心区域,扩大边缘区域,然后向前推进。不发展根据地,就不能扩大红军,进而就无法进行一场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武装决战。
(3)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广泛深入地开展土地革命,才有可能把农民发动起来,从根本上摧毁反动统治的基础,使党和革命武装最大限度地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使根据地和红军得到进一步发展。开展土地革命,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关键是要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策,既要最大限度地发动贫苦农民,又要保护中间阶层的利益,这样才能使千千万万的老百姓站在革命一边,使根据地兴旺发达。
4、简述王明“左”倾错误的主要表现。
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为代表的以教条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其错误集中表现在他所写的《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一书中。
(1)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阶级关系上,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夸大资本主义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夸大中国现阶段革命中反资产阶级、反富农斗争的意义。在土地改革中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旨在经济上消灭富农的政策。
(2)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上,无视敌强我弱的事实,夸大国民党统治的危机和革命主观力量的发展,否认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继续主张发动中心城市起义,形成全国革命的高潮。
(3)在革命道路上,坚持“城市中心论”,要求农村根据地服从和配合城市工作,轻视红军游击战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大意义。
(4)在组织上推行宗派主义,搞“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在赣南会议和宁都会议上排斥了毛泽东对党和红军的正确领导。
王明“左”倾错误不仅使共产党丧失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利时机,而且使党在白区的力量几乎损失百分之百,党在苏区的力量损失百分之九十以上,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中央根据地被迫放弃,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上一篇上一篇:2011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毛概复习笔记十三
下一篇下一篇:2011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毛概复习笔记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