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哲学辨析题复习2

时间:2012-04-11 10:0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10、世界统一于存在。(错)

  答:存在是一个模棱两可的字眼,可以理解为,可以认为物质存在,也可以意识存在,因此这个命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接受的命题。具有明显的折中调和的特性,实质是一个二元论的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世界的统一性,明确指出世界统一于物质。

  11、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因而总是能够推动社会进步。(错)

  答:上层建筑,通过为经济基础服务,来体现其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可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也可能是阻碍社会发展的,判断的标准主要看,它服务的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是不是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如果是适合的那么这种反作用,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反之则对社会进步具有消极影响。

  12、物质不是意识的产物,相反,意识却是物质的最高产物。(对)

  答: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世界的本源,具有不依赖于物质的客观性,相反,意识由物质产生,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物质世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人类社会,这一物质世界的最高形态时,才产生了意识。

  1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对)

  邓小平的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它的创立过程,首先是从恢复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开始,邓小平首先支持和领导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考验,然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此基础上,才有了后来的改革开放,所以解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七点。

  同时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只有坚持解放思想,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打破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创立符合新的历史阶段的理论,解放思想是逻辑起点。

  14、“三个有利于”标准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必问姓“资”姓“社”的问题。(错)

  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明确提出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这是针对改革开放中,迈步开步子,凡事都要去问一下姓“资”还是姓“社”而提出来的,它要求大胆的试,勇于改革,勇于实践,从而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这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问,改革开放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在大的基本原则方面,邓小平始终强调是社会主义。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错)

  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之一。

  16、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对)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经济关系借以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是指生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

  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理论依据:

  第一,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要求。

  第二,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要求。

  第三,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17、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错)

  一个国家的性质、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是这个国家的国体。

  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这个国家的政体。

  中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与之相适应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云南博联教育 云南成人高考报名,昆明成人高考 云南函授报名,昆明函授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