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考试综合文科真题试题(4)

时间:2012-12-17 10:32 来源:未知 作者:博联教育 点击:

30.下列句中“则”作连词,表转折关系的一项是
A.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
D.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1.成语“见笑大方”出自
A.《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B.《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C.《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D.《庄子·秋水》
32.关于司马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B.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作者
C.提出“发愤著书”说
D.提出“不平则鸣”说
33.记载汉末至晋代士大夫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集是
A.张华《列异传》
B.干宝《搜神记》
C.刘义庆《世说新语》
D.蒲松龄《聊斋志异》
34.属于盛唐边塞诗派代表诗人的一项是
A.高适 岑参 王昌龄
B.高适 岑参 孟浩然
C.岑参 王昌龄 李益
D.高适 岑参 李益
35.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的晚唐诗人是
A.李贺
B.李密
C.李翊
D.李商隐
36.关于苏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宋八大家”之一
B.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
C.思想主要受儒、释、道三家影响,以儒家为主体
D.《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他婉约词的代表作
37.关于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讲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自“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的杂剧《天净沙·秋思》
B.九个景物并置,造成强烈的视觉效果
C.三句构成“鼎足对”
D.景语皆情语
38.《项脊轩志》的作者归有光所属的朝代是
A.唐
B.宋
C.明
D.清
39.《西湖七月半》的作者是
A.宗臣
B.张岱
C.方苞
D.侯方域
40.关于问题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B.格律诗是在唐代成熟的一项新诗体,分为五律、七律两种
C.赋是在汉代形成的一种文体,曾在两汉文坛上显赫一时
D.词约产生于唐代,起源于民间,敦煌曲子词是现存最早的民间诗作
41.蒲松龄,字留仙,别号
A.柳泉居士
B.雪苑
C.陶庵
D.六一居士
42.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狂人日记》
B.《阿Q正传》
C.《故乡》
D.《祝福》
43.关于文学史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是女作家丁玲创作的小说
B.《茶馆》、《雷雨》是赵树理的优秀作品之一
C.《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优秀作品之一
D.秦牧原名林觉夫,是我国当代著名散文集
44.在世界文坛上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是
A.欧·亨利
B.契科夫
C.莫泊桑
D.都德
六.文言文翻译(将每题划线处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15分)
45.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史记·李将军列传》)
46.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谏逐客书》)
47.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48.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答司马谏议书》)
49.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五代史伶官传序
七.阅读下面两则文字,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共20分)
材料一:
  最好的文章,像英国小说家斯沃夫特所说的,须用“最好的字句在最好的层次”。找最好的字句要考选择,找最好的层次要考安排。其实这两桩工作在人生各方面都很重要,立身处世到处都用得着,一切成功和失败的枢纽都在此。在战争中,我常注意用兵,觉得它和作文的诀窍完全相同。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多。精兵一人可以抵得许多人用,疲癃残疾的和没有训练、没有纪律的兵愈多愈不易调动,反而成为累赘或障碍。一篇文章中每一个意思或字句就是一个兵,你在调用之前,须加一番检阅,不能作战的,须一律淘汰,只留下精锐,让他们各站的岗位,各发挥各的效能。排定岗位就是摆阵势,在文章中叫做“布局”。在调兵布阵时,步、骑、炮、工、辎须有联络照顾,将、校、尉、士、卒须□□□□,全战线的中坚与侧翼,前锋与后备,尤须□□□□。虽有精锐,如果摆布不周密,纪律不□□,那也就成为乌合之众,打不来胜仗。文章的布局也就是一种阵势,每一段就是一个队伍,摆在最得力的地位才可以发生最大的效用。(节选自朱光潜《选择与安排》)
50.在文中空格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上一篇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下一篇:2009年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考试英语真题试题